尚航飞:从小微企业贷款看定向降准的实施和优化
栏目:观点荟萃 发布时间:2018-08-30

 

    自2014年4月以来,我国多次使用定向降准措施调节市场流动性,有效地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本文分析了定向降准实施的背景,探讨了其对实体经济的作用机理,总结了定向降准实施以来小微企业贷款增长的特征,最后提出优化定向降准政策的相关建议。

    近年来,我国经济金融环境变化很快。为了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自2014年4月以来,我国多次实施定向降准措施,有效地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今年,为了支持市场化法制化“债转股”和小微企业融资,央行决定自7月5日起实施新的一轮定向降准措施。下面本文将对我国定向降准的实施背景、作用机理和如何优化进行简要探讨。

    一、定向降准实施的背景和作用机理

    (一)经济增长的内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定向降准有助于持续扩大内需

    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其中我国对投资和出口依赖度更大。今年年初以来,美联储升息、中美贸易争端等外部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带来了一些不确定因素,经济增长面临较大压力。一方面,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另一方面,在去杠杆、资产管理新规等政策作用下,表外融资渠道逐步收紧,房地产业和地方融资平台获得资金难度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数据显示,2018年前6个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0%,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6个百分点。因此,在目前投资和出口增速回落的情况下,需要通过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内需增长。

    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泉,定向降准有利于提升小微企业的积极性,激发其市场活力。小微企业的发展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扩大内需,进而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二)小微企业在融资中通常处于弱势,定向降准有助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通常需要平衡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由于小微企业自身治理结构不健全,信用水平不高,且容易受到宏观经济波动的冲击,因此不良贷款率普遍高于其他类型企业。在没有外部力量介入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向小微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并不高。实践中,小微企业即使能够获得信贷资金,也会因为自身议价能力较弱而承担较高的利息成本,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间接融资在我国社会融资体系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小微企业融资渠道较少,因此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关键所在。

    在小微企业信贷政策方面,在实施定向降准措施之前,央行主要是通过“窗口指导”和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对商业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投放规模进行考核,但由于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商业银行更多地是出于社会责任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定向降准政策的实施,实际上是引导、鼓励商业银行转变业务经营模式,强化培育和发展小微企业客户。同时,降准资金成本要远低于商业银行的存款成本和同业拆借等主动负债成本,可以有效降低商业银行的付息压力,激励其对小微企业制定差异化的贷款利率。总体来看,定向降准将通过压力传导和成本传导两条路径,助力缓解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三)定向降准有助于稳妥推进企业去杠杆

    近年来,我国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为经济运行提供了较为充足的流动性保障。截至2018年6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达到177.02万亿元,同比增长8.0%。但随着去杠杆、严监管政策的实施,表外业务逐步回表,之前过度依赖银行表外融资的经济实体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债券市场也已发生多次违约事件。在商业银行紧信用的背景下,企业融资成本抬升,高杠杆企业的融资问题更加突出。因此,在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的同时,有必要为企业去杠杆提供必要的流动性支持。

    在严监管的形势下,我国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占GDP的比重已从2016年末的158.2%微降至2017年末的156.9%,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企业部门杠杆率仍处于历史高位,去杠杆形势不容乐观。2018年6月27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18年第二季度例会,提出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所以,定向降准措施保持了货币供给的边际宽松,将缓解表外收缩对实体企业流动性的负面冲击,有助于企业将资金成本维持在合理水平。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已将“债转股”纳入定向降准的考核要求,为商业银行实施“债转股”提供资金激励,而“债转股”将更加有利于改善相关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有利于去杠杆的精准实施,也将实现对小微企业等领域的“精准滴灌”。

    二、我国小微企业贷款增长的结构性特征

    (一)小微企业贷款总量增速较快且重心下移

    在多次定向降准激励以及关于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户数和申贷获得率“三个不低于”监管目标的约束下,我国小微企业贷款发展迅猛(见图1),主要表现为:一是小微企业贷款规模占比不断提升。截至2018年3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31.76万亿元,占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已从2015年3月的24.93%提高至目前的25.42%;二是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断加快。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速已从2016年3月的13.46%提升至2018年3月的14.26%。三是小微企业贷款重心下移。截至2018年3月末,全国单户授信总额在1000万元以下(含)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8.04万亿元,同比增长11.42%;贷款户数为1329万户,同比增长206.93万户。总体来看,我国小微企业贷款增势良好,小微企业的发展将有望为经济增长注入更多活力。

    (二)商业银行是我国小微企业贷款的供给主力

    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占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比例的均值达到75.49%,占绝对优势。截至2018年3月末,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23.97万亿元。其中,国有商业银行为7.46万亿元,股份制商业银行为4.37万亿元,城市商业银行为5.56万亿元,农村商业银行为6.31万亿元,外资银行为0.24万亿元。同时,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占比呈现出先升后降的特征,这可能是因为在2014—2015年的多次定向降准过程中,对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的幅度要比商业银行更大一些。

    (三)农村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占比上升

    笔者通过分析发现,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呈现出差异化发展态势(见图2)。一是国有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占比长期保持在30%以上,这与国有商业银行网点覆盖面广、客户资源丰富、产品种类多样等传统优势有直接关系。二是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占比持续上升,已分别从2015年3月的20.13%和20.74%上升至2018年3月的23.19%和26.34%,这得益于我国银行业市场的快速发展。三是农村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走势更加突出。2015年3月,农村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占比基本与城市商业银行持平,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截至2018年3月末,农村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占比已分别较城市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高出3.15和8.12个百分点。除了上述降准的原因外,农村商业银行往往依托其本土经营优势,有针对性地培育当地小微客户,从而更有利于小微企业贷款的投放。

    预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商业银行仍将是我国小微企业贷款供给的主力,因而需要重视对其信贷投放的引导,尤其是出台相应支持政策,给予农村商业银行开展小微企业贷款业务更大的灵活度。由图1可知,自今年年初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占比和同比增速都有所下降,7月份这次定向降准将有助于缓解小微企业贷款增长的颓势,促进小微企业贷款保持平稳增长。

    三、优化定向降准政策的相关建议

    (一)加大对中小银行的政策支持

    近年来,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小微企业信贷增长迅猛,而且有赶超国有商业银行之势。这一方面得益于这些银行具有“本土优势”,另一方面得益于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支持政策。但由于这些银行多属于中小银行,与大型银行相比,在治理结构、业务模式、产品类型、客户资源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劣势,市场竞争力较弱。建议给予中小银行更多的差异化支持政策,比如给予更多的支农再贷款额度,以激励其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贷款的投放力度。

    (二)加强小微企业信贷统计监管

    商业银行在落实小微企业信贷政策时,容易发生道德风险。也就是说,如果商业银行受制于自身客户储备和营销能力,不能在规定时间内满足小微企业信贷规模占比或增速方面的监管要求,并且在存款竞争压力下,又希望争取到降准资金来缓解资金来源缩减对资金运用的限制时,可能会有极大的动力通过更改客户基本情况从而将其他类型的贷款纳入小微企业贷款统计范围,比如通过各种方法对小微企业贷款的统计划分进行粉饰,从而逃避监管。统计数据的造假将导致监管部门对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误判,影响货币政策出台时点的准确性。因此,监管部门可以增加现场检查频次,尤其是加强对小微企业信贷统计的监管,确保小微企业贷款统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三)适时关注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

    商业银行在获得降准资金后能否顺利投向市场,一方面要看客户的品质,另一方面还要看客户的主观意愿。如果客户品质高但没有贷款意愿,也会影响定向降准的效果。数据显示,小型企业的贷款需求指数在2016年9月达到低点55.8%之后,逐步企稳并攀升至2018年3月的阶段性高点66.3%,但2018年6月又回落至64.5%。大中型企业的贷款需求指数与小型企业的走势基本一致,但始终低于小型企业的贷款需求指数。企业贷款需求指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力和整个市场的活力,企业经营活力越强意味着其对资金的需求就更为迫切。因此,企业贷款需求指数的变化不仅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触底回升趋势,也反映出小微企业韧劲强、经营灵活等优势。建议适时关注小微企业贷款需求意愿的阶段性变化,及时采取定向降准等政策来激发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增加贷款需求,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四)增加定向降准支持的产业范围

    当前,我国有许多产业都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这些产业又往往难以通过直接融资渠道获得足够资金,比如绿色产业。2018年6月,央行扩大了中期借贷便利的担保品范围,将不低于AA级的小微、绿色和“三农”金融债券、AA+、AA级公司信用类债券,以及优质小微企业贷款和绿色贷款纳入其中,将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的动力。因此,可以考虑将那些依赖信贷资金而且符合国家优先发展战略的产业纳入定向降准支持的范围,促使商业银行提供更多的信贷支持,不断推动经济结构转型。


    来源:《债券》2018年第8期   本期编辑: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