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
栏目:监管动态 发布时间:2024-02-06

2023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着力支持小微民企、助力乡村振兴、推进绿色金融、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不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金融保障。

完善小微企业信贷支持环境

小微民营企业金融服务质效持续提升。开展金融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四五六”专项行动,深入推进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有效发挥普惠小微贷款、支小再贷款工具作用;举办“金融服务进民企”宣传活动650余场,参与人数3.6万人次。截至2023年末,天津市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28.9%;全年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增加520亿元,是上年的2.3倍。

深入推进普惠金融重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将应用推广两大金融基础设施(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相关内容纳入《天津市全面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工作方案》等文件,持续构建多元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2023年,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支持企业融资69.55亿元,其中,中小微企业融资占比89.71%;“政采贷”线上融资业务5.16亿元,金额位居全国第六。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天津地区发生登记201.51万笔、查询667.45万笔,同比增长42.52%、45.23%,登记、查询量分别居全国第二、第三。

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

更好满足“三农”信贷需求。会同市金融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金融进一步支持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方案》,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乡村信贷支持力度;大力推广“吉祥农贷”等涉农特色信贷产品,指导金融机构以行政村为单位,探索开展“整村授信”工作,提高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可得性。

深入推进助农取款金融服务站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银行卡受理环境。截至2023年末,天津市共设立助农取款金融服务站(便民服务点)3214个,支付服务延伸至所有村级行政区域。2023年度,各服务站办理小额现金存取款、转账、查询等支付业务共计22.74万笔、金额5911.87万元。

新兴支付方式进一步普及。截至2023年末,天津市农村地区移动支付、网上支付开户数量分别为906.85万户、504.45万户,同比分别上升17.49%、5.23%。

引导金融资源支持绿色普惠发展

完善绿色普惠金融发展政策。与市生态局等13部门共同制定出台《天津市碳普惠体系建设方案》,联合中征(天津)动产融资登记服务有限公司赴商业银行开展调研,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将碳排放权等绿色质押物在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中登记,依托该系统创新开展贷款业务;推动出台国内首个化工行业转型金融标准;指导天津市金融学会发布团体标准《天津市化工行业重点领域转型金融实施指南》,为金融机构准确识别转型项目和主体提供依据。

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作用。指导支煤再贷款发放银行积极对接国家发改委下发的电煤保供企业,持续强化政策解读和业务辅导,积极推动加大信贷投放。截至2023年末,天津市已有7家相关企业获得贷款支持15.82亿元,加权平均利率2.15%,获得支煤专项再贷款资金15.02亿元。三是加大对碳减排项目支持力度。截至2023年末,天津市金融机构累计向68个项目发放碳减排贷款61.87亿元,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04%,带动碳减排量达181.62吨/年。

深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创新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组织全市银行和支付机构聚焦“一老一小”等特殊人群,针对非法集资、投资理财等热点问题,全年举办宣教活动1.2万余次,发放宣传资料超130万份,受众2100万人次,其中,老年人专场活动1961次,进农村宣传1100余次;利用政务新媒体等渠道发布原创信息128期,总阅读量5.9万余人次,较上年分别增长6.6%和13%。

依法稳妥处置金融消费咨询投诉。持续打造“打得通 接得起 办得快 暖人心”的“12363暖心热线”,督促金融机构妥善处理投诉咨询事项,全年共办理咨询投诉2万余件。

完善金融消费纠纷非诉解决机制。联合市高级人民法院等五部门出台《关于全面推进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和风险防范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共建金融纠纷解决新格局;指导天津市金融消费纠纷调解中心优化便民服务措施,成立6家调解工作站,及时稳妥高效化解金融消费纠纷。2023年,调解中心累计完成调解12586件,成功调解11165件,成功率为88.7%。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