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群:坚定信心推动经济稳中向好
栏目:观点荟萃 发布时间:2018-07-27

 


    经济平稳增长的基础初步建立

    我国经济增速在经历连续6年回落之后,2017年企稳回升。今年第一季度GDP增长6.8%;1~5月份工业同比增长6.9%,增速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根据1~5月份工业和服务业增长的相关情况,预计第二季度GDP增长6.8%左右。如此,我国GDP增长率将连续12个季度保持在6.7%~6.9%的区间,经济持续三年保持平稳运行。这一事实表明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基础已经初步建立。

    世界经济复苏态势趋于明朗,出口形势明显好转

    2017年世界进出口贸易额(美元)较上年增长10.6%,高于当年世界经济增长率(3.6%)7个百分点,改变了2012年以来连续低于世界经济增长率的情况。受其支持,2017年我国出口(美元)较上年增长7.9%,增速较上年提高15.6个百分点,结束了连续6年的大幅下滑,为国内外向型企业增加销售和生产,带来了有力支持。今年年初以来,出口增速继续提高。1~5月份出口(美元)同比增长13.3%。需要注意的是由美国单方面挑起的贸易争端的影响。从目前形势看,美方提出的恐吓型举措较多,对我国外贸发展的潜在威胁较大。但必须看到,经过长期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后,当前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间的生产、市场已建立广泛而深入的联系,单方面改变这种联系,将伤及多个国家的核心利益,必然受到相应的制裁。这对发起国的核心利益也必将带来很大损害。据此可以认为,挑起贸易争端、改变既有的国际经济联系的做法是走不远的。总体判断,它不会改变世界经济复苏的基本态势。综上,在世界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我国出口增速将从持续大幅下滑转向有一定波动的正增长状态。

    城镇化取得积极进展,投资内生动力增强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正在发生一系列积极变化。其一,城镇化活动的领军城市已从一线城市日益扩展到多个二线城市。据QQ大数据发布的《2018全国城市年轻指数》,南昌、苏州、武汉、郑州、杭州、南宁等一批二线城市年轻指数超过了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反映了随着一批二线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高,市场环境改善,其产城融合度明显提高,进而带动了城市人气度加快提高的事实。其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城市群的规划建设带动了大中小城市一体化发展,加快了中小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补短板的工作,促进了一批中小城市环境改善、产城融合水平提高和人气度提高。这些都有效地扩大了城市发展空间,带动了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的活跃,提高了投资的内生动力。城镇化的积极变化,恰恰是2016年以来房地产投资增速明显回升的基础性原因。受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趋于活跃的影响,大宗商品市场销售形势明显好转,工业产能利用率提高,企业资金周转形势好转,效益改善。这必然带动制造业投资、民间投资逐步回暖。可见,城镇化走出长周期调整谷底的事实,支持了投资增长触底企稳。尽管受规范地方政府融资等因素影响,今年年初以来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显著下滑,影响投资增速持续下降;但市场主导的投资走稳,是投资活动变化的基本面,从这个角度看,投资平稳增长的基础已初步建立。

    综上,外部经济环境和国内投资条件都出现了重要改善。需求方面,消费需求持续平稳、增长潜力大、可持续性高,消费结构升级较活跃;供给方面,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活动的累积效果日益明显,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供给对需求变化的适应能力显著提高。据此可以认为,经济平稳增长的基础已初步建立。

    加强责任约束、规范金融秩序等活动,带来短期经济下行压力

    2012~2016年,受内外部经济环境的共同影响,我国经济承受了较大的下行压力,稳增长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打破刚性兑付、淘汰僵尸企业、加强金融监管和规范金融秩序等工作,力度相对偏小。为保持经济金融稳定,流动性增加较多,融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被掩盖,风险偏好有所增强,高风险杠杆增加较多。当经济增长走稳之后,加强监管、规范金融秩序,规范地方政府融资行为,强化融资责任势在必行。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看,则必须完善产权制度、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资源的体制机制。这就必须加强对资产损失的问责、追责,必然要淘汰僵尸企业,打破刚性兑付。这些工作的推进,必然影响到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影响到地方政府的融资活动,进而导致流动性收紧、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下降。这些都可能在短期内加大经济下行压力。今年5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608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023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委托贷款减少1570亿元,同比多减1292亿元;信托贷款减少904亿元,同比多减2716亿元。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8.3%,增速同比降低0.8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同比增长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2个和11个百分点。1~5月份,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同比增长9.4%,增速同比降低11.5个百分点。受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活动收缩影响,与之相关的民间投资活动也趋减少,民间投资增速亦有下降。在此背景下,投资增速已连续3个月下降。这些都表现了当前融资条件趋紧,投资等内需增速下降的事实。叠加上贸易争端加剧、某些方面的恐美情绪加强,对房地产局部过热调控前景悲观等,市场主体的信心和预期受到较大影响,进而带来股市滑坡,人民币汇率也出现一定贬值。凡此种种,都可归纳为短期的经济下行压力。

    坚定信心、保持定力,促进经济继续稳中向好

    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最重要的是增强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能力,通过开放、有序的市场竞争,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促进优秀企业不断脱颖而出。这就必须从基础性关键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入手,着力完善产权制度,加强市场机制在要素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因此,通过制度建设,加强市场化、法制化淘汰僵尸企业的能力;从打破刚性兑付入手,尽快明确经济、金融活动的责任,严格问责、追责,是刻不容缓的重大改革任务,绝不能因可能带来的短期问题而延缓行动。必须看到,由问责不严、债务责任不清所推动的经济金融活动,包含着许多风险和隐患,也非常不利于高质量发展,必须尽快改变。

    对可能引起的短期流动性收紧、投资增速下降等问题,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适度应对。其一,要看到支持我国经济增长企稳的诸多有利条件,看到经济平稳增长的基本面及其可持续性,进而坚定信心、保持好定力。其二,要注意到,在违规融资活动受到监管和控制时,合规的融资活动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有较大的增长潜力。最近一次降准后,大型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仍在15%,中小银行和金融机构也在11%,进一步调整的空间仍然很大;此外,近年来央行通过常备借贷便利等公开市场操作措施,调节货币供给量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因此,在表外资金因加强监管而收紧时,货币政策当局有较强的补充流动性的能力。综上,在加强金融监管、规范金融秩序的同时,要加强货币政策的相应操作,以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这也是不合规融资活动与合规融资活动此消彼长的过程。要进一步达到规范金融秩序,消除违规融资活动积累风险的目标。

    在淘汰僵尸企业、打破刚性兑付等基础性制度建设方面,则可以通过选准典型目标重点突破,有效控制债务风险连锁传导,由点到面积极稳妥推进。逐步补齐财产责任不清、债务风险问责、追责无力的制度短板。对地方政府融资活动,目前已经明确堵后门、开正门的原则。2015年以来,地方债发行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通过发行地方债,大大缓解了地方政府的到期债务压力。在此基础上,要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地方债发行工作,使规范的地方债发行成为地方政府融资主渠道。今年年初以来,地方债发行进展相对迟缓,增发新债的潜力较大。可考虑加快地方债发行,特别是增加中长期债券发行,有效缓解基础设施投资资金不足问题,改善地方政府债务结构,提高发债融资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需求间的可匹配度,提高融资和项目建设的可持续性。对于PPP项目融资,也要抓紧总结经验,使其尽快走向规范和可持续发展。

    上述分析表明,在坚持完善基础性关键领域的制度短板、加强金融监管和规范融资秩序的同时,只要选对路径和方法,做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适时适度的关联操作,就可以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就能够支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促进基础设施投资合理增长。市场和政府的各类融资活动就会不断走向责任明确、约束有力、运行规范的轨道。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支撑会不断趋向完善和巩固。展望全年,预计中国经济将保持平稳增长,水平与上年大体相当;经济金融活动的规范性、有序性将不断提高;结构优化、供给质量提高的综合成效将更加明显,迈向高质量发展将取得良好开局。


    来源:《中国金融》    本期编辑:王佳